曾在蘋果做過 Mac 平台行銷主管,在 Palm 擔任過產品規劃副總裁的 Michael Mace 撰文探討了 Google 做事的邏輯。他認為,Google 遵循的規則和大多數公司不同。Google 的獨特之處取決於三個要素:公司文化、企業治理和人際關係。

Google 是一個矛盾綜合體。它給予我們喜愛的產品,但是也會毫不留情將其殺死;它以 Android 系統佔領了行動市場,但是真正賺錢的卻是三星;它承諾公平對待合作商,但是卻突然收購了摩托羅拉行動通訊;它是一家需對股東負責的上市公司,但是在它的實驗室裡,卻醞釀著各種瘋狂的想法:Google Glass,自動駕駛汽車,氣球上的網際網路。我們很難確切的瞭解 Google 要做什麼,以及它做事的動機。

曾在蘋果做過 Mac 平台行銷主管,在 Palm 擔任過產品規劃副總裁的 Michael Mace 撰文探討了 Google 做事的邏輯。他認為,Google 遵循的規則和大多數公司不同。Google 的獨特之處取決於三個要素:公司文化、企業治理和人際關係

從文化上來看,Google 的思考方式和大多數公司不同。許多公司在考慮產品的時候,都會有很長的計畫週期,但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公司,Google 做事的步調是完全不同的。網路軟體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無法進行嚴謹的規劃,相反,它需要根據使用者的行為隨時進行調整。產品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能夠快速而靈活地做出改進。

Google 雖然是一個很大的公司,但是它強調的是快速反映。它是由工程師控制的,重視科學方法而非商業目標。工程師思維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強調科學的方法:鼓勵各種想法,通過控制中的實驗來測試這些想法,根據實驗資料做出決定。

當然,由工程師運營的公司並非只有 Google,不過這些公司通常強調傳統的長期計畫週期。Google 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把工程師對科學方法的喜愛,以及網路的快速反覆運算開發結合了起來。這使得 Google 的舉動像是一大堆短期的科學實驗。因此,Google 常常會公開砍掉自己的產品,並且不會以此為恥辱,或者以堂皇的藉口來掩飾。如果以科學的方法來看待,Google 的每個專案都是一次實驗,而實驗是需要定期檢查的。科學家不會感情用事。在他看來,這是系統運行的規則,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為了最好的結果。

從公司治理上看,Google 的股權結構很特別。Google 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其 56.7% 的表決權股份掌握在兩位聯合創始人手中。他們可以決定公司做什麼,而且他們不能被解雇。正如 Page 所說,「投資 Google,你是將一個不尋常的長期賭注放在了團隊身上,特別是 Sergey 和我身上」。這個長期賭注有多長?目前,Brin 和 Page 都是 40 來歲,他們應該還能夠工作 40 年左右。Page 經常談論他的 50 年計畫,因此,他很可能會思考到 2060 年。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很難預測未來會怎樣,Google 可能會計畫任何事情。

特別的文化,特別的治理,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了 Google 獨特的做事方法。它有著短期、可預測的計畫週期,但是追求非常長期的目標。從短期來看,它的行為顯得很隨意,就像是前進道路上的達爾文式實驗。

上述的解釋並不完美,因為我們還需要考慮人際關係的因素。要理解 Google 的行為,我們需要回顧過去一些年來公司高層的關係。在 Google 的早期歲月裡,投資者們說服 Page 和 Brin,請來了 Eric Schmidt 做公司的 CEO。Page 明白自己缺乏做 CEO 的經驗,但是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遠見。在 Schmidt 做 CEO 的十年間,兩者的關係一直很微妙,他們尊重彼此,但是在公司的發展方向上,兩人有著不同的想法。或許正因為如此,在 Page 上臺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新舉措,重整公司,精簡產品。最令人震驚的舉動是收購了摩托羅拉行動通訊。

收購摩托羅拉行動通訊是否正確,目前仍然無法確定。不過,我們可以考慮一下它對於 Google 的意義所在。

一方面,蘋果在系統設計上有優勢地位,Google 需要更激進地對待移動硬體,另一方面,即使不需要硬體生意,Google 能夠從對公司的管理中學到許多東西,從而有助於公司管理其它硬體商,最後,如果 Google 需要為專利付出大量金錢,為何不買下整個公司?

收購摩托羅拉行動通訊就像是買一個保險,以免遭到其它製造商打擊,特別是蘋果。對於 Google 來說,摩托羅拉行動通訊就像是向移動進軍中的一次不尋常的大實驗。再考慮到 Page 想要實驗一下自己新獲得的權力,收購摩托羅拉行動通訊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對於 Page 來說,他可能不會考慮收購是否需要那麼多錢。Google 可以從收購中學得東西,不會在硬體上落後於人。

Google 特別的文化和管理也有其弱點:

一是產品的目標經常會變化。Google 會發佈一些看起來很重要的產品,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專注點的變化,這個產品會面臨被砍的命運,這時候,產品團隊會改變其方向。在不斷的變化中,很難確定產品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因為變數太多了。

二是外部交流上的糟糕表現。一個例子是圖書電子化,Google 想要把絕版的書籍放到網上,供大眾閱讀,但是它處理事情的方法很笨拙,得罪了作者和出版商。

三是產品管理上缺乏藝術。Google 的優勢在於快速改進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但在那些無法通過研究來證實的地方,Google 很難起到引導作用。用戶體驗、新產品類型、瞭解用戶潛在需求,這些都是靠直覺進行的,很難提前確定對錯。即使 Google 內部有非凡品味和遠見的人,他們也很難推動自己的想法,因為決策需要科學的驗證過程。

對於投資者來說, Google 的關鍵問題在於,它能夠找到搜索市場之外的盈利點,並且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而目前的情況來看,Google 面臨的風險並不小。因此,如果你是 Google 投資者,公司的狀況與上市的時候一樣,你是在做一個長期的冒險。Google 與其它公司不同,但是它的行事有著自己的邏輯,你需要以工程師的眼光來看待它。
圖片來自 konstrukshon

 

本文引用自 T客邦 > 新聞 > Google 做事的邏輯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