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在 Google 2013 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 Larry Page 告訴大家 Google 目前正在運行的重要專案。Page 從 2011 年初接手 CEO 職位起,就開始計劃將 Google 所有服務專注在幫助人們快速獲取資訊上。

Page 認為,Chrome 瀏覽器、YouTube 和 Android 等成熟的產品,未來最重要的是持續創新。Page 也明確表示,作為公司的 CEO,著眼於未來是他最重要的使命,他說:「一般公司往往會採取比較『舒服』的方式進行改變,他們一直在做的只是微調產品,但微幅改變只會使產品變得過時。」

在這段談話中,他沒有提到搜尋、關鍵字廣告等 Google 的賺錢金雞母,甚至沒有提到 Google+ 這個社群工具;他希望媒體可以把焦點放在 Google 是一個具有前瞻性及創新思考的公司。

 

提供快速網路,讓 Google 各項產品都能發揮最佳效能

對 Page 來說,未來的大賭注是 Google 光纖網路(Google Fiber),這也是創業伙伴 Sergey Brin 一直想做的事,唯有將網路基礎建設做好,才能更方便快速的向大家展示 Google 產品如何幫助改變人們的生活。此外,Page 也提到另一個讓人期待的產品:「我對 Google Glass 這樣具有未來技術的產品感到興奮不已。」目前開發商們已收到第一版 Google Glass 並進行測試,開發者的加持讓 Google Glass 有機會像 Android 平台一樣的成功。

過去 Google 一直在推動的就是連網速度,除了一方面努力改善各項產品之外,Google 也希望提升網路基礎建設和更便利的載具。

以 Google Glass 為例,它不但會以最快的速度呈現最好的搜尋結果,而且還能同時呈現搜尋相關信息,但如果缺乏超高速光纖上​​網加持,那麼 Google 搜尋也無法帶給你更快速的查詢結果;另一方面來說,即便幫 YouTube 增加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品質,如果上網速度不夠快,看影片仍然不夠痛快。

Page 開始擔任 CEO 時,就明確表示 Google 全體上下有一個共同使命 -- Google 不僅做網路基礎建設,也希望成為一個持續創新的公司,這意味著 Google 將不斷繼續挑戰蘋果這個被稱為創新代名詞的競爭對手。

 

本文引用自 科技報橘 > Blog > 媒體與商務 > 微調只會讓產品變得過時!Larry Page:Google 重點在創新的眼鏡和光纖網路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應該還記得幾年前的陳冠希慾照醜聞吧,事件之所以會爆發,就是因為陳冠希送修筆電,維修人員好奇地把筆電裡已經刪除的資料通通回復,想看看有沒有甚麼不可告人的檔案。這一回復,全世界都知道他的秘密了。

關鍵點在於,陳冠希並非把照片光明正大的放在某資料夾或資源回收桶裡,而是已經 shift + delete 刪除得一乾二淨,卻也給人挖出來。可見,就算資料刪除了還是有遭竊的危險。

反觀我們,雖然沒做甚麼虧心事,但個人資料、密碼儲存在電腦裡,如果哪天要丟棄了,讓有心人士接觸到,該如何防範個人資料外流呢?

假如電腦要丟了,第一反應便是先把資料清乾淨,以免在回收場被人撿去,上演陳冠希事件。但該如何把檔案清除乾淨呢?

最直接的方法是丟到資源回收桶,然後再把資源回收桶清空,可是這樣基本的做法足以防君子,卻不能擋小人。

各位周遭應該都有朋友把相機記憶卡不小心格式化的經驗,市面上也有許多軟體是專門拯救這些已經被格式化的記憶卡,將被刪除的美麗照片救回來;就這個邏輯來推演,被格式化的記憶卡都能把檔案回復,那麼大一顆硬碟,怎能確保檔案已經刪除乾淨?

有鑒於此,以下提供四種方法,可確保電腦資料清除乾淨:

一、如果是電腦,請使用清除電腦檔案的軟體

例如 BCWipe 和 Eraser,這些軟體號稱軍事等級的保密程度,將電腦硬碟刪除得一乾二淨。

二、使用「備份回復硬碟」

許多系統維修工具、筆電都有提供此功能,Windows 在 Vista 之後的版本也有提供。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動商務的議題越炒越熱,電子商務巨頭 Amazon 也伸長觸角到行動商務的戰場上,根據《Business Insider》調查,Amazon 在平板銷量、行動廣告,甚至手機平台上都頗具野心。

平板銷量

去年(2012)第 3 季,Amazon 的 Kindle 系列和 Android 的平板銷售量激增,Kindle 系列增加了一倍以上,這應該跟去年 9 月剛亮相的 Kindle Fire 有關,隨後新 Nexus 和 iPad mini 跟著出現,Amazon 打著低價策略,讓這平板大戰愈演愈烈。

 

軟體銷量

 

單就美國來說,雖然 Google Play 的使用者比 Amazon Appstore 還多,但 Google Play 賺的錢卻沒有 Amazon Appstore 多, Apple 高層則擔心 Amazon 會減弱其他軟體平台的競爭力,甚至是控制整個軟體平台。

最大購物網站

Kindle Fire 帶動整個 Amazon 產品銷售量,其中包含 ebooks (Kindle app)、音樂(Amazon MP3)、電影、電視 (Amazon Prime)和 Apps,去年七月,全美使用行動裝置購物的人約有 8,600 萬人,其中有 47% 的人選擇 Amazon,其次是佔 31% 的 eBay。

即將推出智慧型手機?

網路上盛傳 Amazon 要出自家系統的智慧型手機,雖然這個謠言沒有被證實過,但前些日子收購 3D 地圖 UpNext,去年收購語音辨識公司 Yap、日本的預付無線網路服務,這些很可能是 Amazon 研發智慧型手機的前置作業,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 Amazon 是不是有辦法創造、管理好軟體平台,並設計出夠格的硬體。

行動廣告實力

行動廣告常常要透過 Big data 分析怎麼做廣告,Amazon 不僅有巨量 data,還有 Amazon 獨特的 data,這讓他們有成為行動廣告龍頭的實力。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待 Google Glass 的同時,也來看看《Mashable》所整理出來的幾個「無法使用 Google Glass 的場合」吧,說不定看完會讓你對 Google Glass 改觀。(當然,這取決於你用什麼態度看待 Google Glass。)

1. 潛水活動

這是 Google 明確規定出無法使用 Google Glass 的活動。熱愛潛水的朋友們可能要失望了。

2. 脫衣舞俱樂部

因為脫衣舞俱樂部本來就禁止錄影,更不用說當你戴著 Google Glass 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分辨你是在拍照還是在錄影,所以被禁止也是很正常的。

3. 電影院

電影盜版的問題層出不窮,倘若讓 Google Glass 進了電影院的話,Google 大概要處理更多的版權問題。沒有人想幫自己找麻煩的對吧?所以電影院裡面不能使用 Google Glass;富豪娛樂集團也已明訂禁止攜帶 Google Glass 進場。

此外,戴了 Google Glass 的話,你要怎麼看 3D 電影呢?

4. 賭場

賭場本來就嚴格禁止攝影,一方面是為了避免作弊,一方面是保障顧客的個人隱私。《NBC》新聞採訪了幾間賭場老闆,他們一致給了 Google Glass 一個特大的:「NO」。

5. 特定酒吧和企業

就在 Google Glass 亮相不久,隨即有間在西雅圖的酒吧表示不歡迎 Google Glass 出現;這舉動也很可能讓其他企業紛紛效仿。評論家對此表示,這根本不是「維權」,不過是「科技恐懼」在作祟罷了。

6. 你朋友的家裡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拼族請注意!一項由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研發的眼球追蹤裝置,即將被應用於廣告系統中。

這項名為「The Sideways」的研究計畫,可透過監視錄影鏡頭和特殊軟體,捕捉消費者的臉部與眼球活動,如此一來,商場內的電子顯示幕便可依顧客雙眼注視的商品,變換電子顯示幕上的廣告內容。更厲害的部分在於,消費者甚至可藉由雙眼「捲動」電子顯示幕上的商品型錄及內容。

至多同時追蹤 14 雙眼睛,5 年內可實際應用

資深研究員 Andreas Bulling 和 Hans Gellersen、Yanxia Zhang 等來自蘭卡斯特大學電腦傳播學院(School of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的同事,一起從事這項研究計畫。在一段實驗影片中可以看見,「The Sideways」讓唱片行中的客人,用眼球「捲動」各張專輯的封面。

研究團隊在接受採訪時向《BBC》透露,他們希望這項新科技可在 5 年內被實際應用。Bulling 解釋,只要在電子顯示幕前,裝設一個普通的監視錄影機,就可啟用這套系統,無須其他設備輔助。系統會自動偵測路過鏡頭前的每一張臉孔,並對他們的眼角餘光進行計算。

既有的眼球追蹤技術,不僅設定過程耗時,一次也只能追蹤一人的眼球移動狀態,同時還得針對追蹤對象,不斷進行系統校正。Bulling 說,「The Sideways」至多可同時追蹤 14 人,對於視覺應用研究來說,「系統校正既耗時又惱人,根本就是個絆腳石。」

眼球追蹤正夯,隱私議題待討論

眼球追蹤已成為熱門科技產品中最常見的技術,Tobii 公司推出的「視控電視」(gaze-controlled television),以及三星智慧型手機 Galaxy S4 搭載的眼球追蹤控制介面,都是具體案例。

Bulling 表示,眼球追蹤絕對是當前最熱門的話題,氣勢正夯,「我衷心期盼這項技術可在不久的將來,獲得廣泛應用。」

不過,當愈來愈多科技被用於洞悉人類行為的同時,對個人隱私的關切,也隨之提升。關於隱私權的問題,Bulling 認為,這完全取決於個人資料如何被使用,假設眼球追蹤系統只是單純用於優化消費者購物經驗,自然不會有太多爭議,但若民眾是在一無所悉的情況下,被監視錄影系統取得大量視覺訊息,便會涉及隱私爭議。

 

本文引用自 科技報橘 Blog > 創新與應用 > 眼球追蹤一次可以追 14 對眼睛!知道你在瞄什麼,馬上就給你廣告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消費者為主要導向的行動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個人、產品團隊、行銷部門…全都等著要此領域找到最好的位置;企業也已經認知到,當和「行動化」有所關連時,策略就需要跟著改變。

此時,定義行動安全策略比以往任何時刻都還重要,84%用戶在工作中使用了個人智慧型手機,行動病毒威脅從2010年起就逐漸增加;最近報告指出,51%公司曾經因為行動裝置而導致公司資料外流,平均損失成本為550萬美元。對企業而言,降低因行動化帶來的風險是當務之急。

在動態變化的行動市場,擬定企業行動風險管理策略是件難事,不過企業的組織慣性極有可能提升風險因子,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關注行動安全:

1.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員工將私人智慧型裝置帶入工作,稱為BYOD,也是現在企業快速行動化的最主要原因,這些新裝置讓企業快速且有機發展,每家企業應該以產業、法規、公司文化為基礎,定義自家員工使用自有裝置工作的政策,並規範哪些員工才能使用自有裝置工作;在執行BYOD策略之前,公司必須可以掌控這些新裝置才行。

2. 保護性存取(Protected Access)

行動裝置讓員工可以在需要時,不因時地限制存取所需資料,企業資料也隨之儲存於員工的裝置之上,想當然的,如此獲取資料的方式極為頻繁。企業不只要建立安全的連結管道,更應進行使用者認證與授權的風險管理。行動存取通常發生在企業外部,更要小心避免未經授權的存取;再者,保護性的行動存取讓資安團隊就算無法親眼看見行動用戶的裝置,也可以有所警覺。

3. 安全行動解決方案(Secure Mobile Solutions)

App應用程式成為行動裝置的主要操作方式之一,有的企業將行動解決方案外包,不過行動安全需要顧慮許多細節,並非行動應用程式開發商會特別注意到,需要額外的工具與流程,協助檢視是否符合企業安全標準與最佳作業流程;企業也應該在行動解決方案當中,強制執行安全標準。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到了報稅的時節,現在網路報稅已經成為年輕人報稅的主要方法。我們平常已經習慣在網路上刷卡、購物、付款,現在再加上報稅,網路幾乎成為我們金融交易的重要據點。不過,這個重要據點真的能令你安心嗎?恐怕未必。小編在這裡介紹八個交易安全守則,讓你安心使用網路交易與報稅。


你每天在電腦上做哪些事情?玩線上遊戲?利用P2P軟體下載檔案?逛一些五花八門的網站?這些無法預料的網路行為,往往會導致駭客趁虛而入,在你的電腦中植入一些惡意軟體,成為詐騙你的新利器。不要以為是危言聳聽,我們過去已經聽過太多人的臉書帳號被歹徒當成「猜猜我是誰」的詐騙管道,駭客既然能偷取臉書帳號,只要換個工具,當然也能透過其他手法,騙取你的個人資訊,甚至信用卡帳號。

因此,在邁入報稅高峰期的這個時候,我們特別將網路報稅、線上刷卡可能的一些陷阱一一列出來,在這裡再提醒你一次,任何網路上的付款行為在決定前都務必多檢查一下,以防你的重要資訊、金錢,就在鍵盤的彈指之間不知不覺流入他人的口袋。


小心釣魚網站、釣魚信件

駭客最常用的手法就是釣魚網站、釣魚信件,透過一個假的連結,誘騙你到一個偽裝成官方網站的地方,去讓你在上面輸入個人或是信用卡資料,騙取你的個資,進而達到詐騙的目的。而邁入報稅的季節,駭客的手段往往會升級,最常見就是發送號稱是來自於國稅局的垃圾郵件,信件主旨可能是教你怎麼節稅,或是教你怎麼防止報稅詐騙的內容,先騙取你的安心感,然後在信件末尾附上號稱是「國稅局」的網頁連結。

國稅局的官網是「http://tax.nat.gov.tw」,駭客往往會改一兩個字,採用似是而非的網址來混淆你的視聽,例如將.tw改成.com,或是gov變成g0v,諸如此類的方式讓你一時不察以為是連到正確的連結。惡意的連結將可能誘使你下載駭客版的「報稅工具」,讓你的私人資訊外流。

 

▲查詢國稅局的資訊,首先要確認網址是否正確,更不要被釣魚信件騙到其他網站去。

 

行動裝置陷阱多,報稅App難辨真假

過去就曾經發生過多起報稅資料因為P2P軟體的緣故而外洩,但是這些案例多半都是因為使用者對於P2P軟體的不熟悉,將重要的資料放置在P2P的分享資料夾所導致。可以說是使用者對於這一類軟體太過於掉以輕心,因而發生了這一類型的烏龍事件。

文章標籤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伴隨多數人 10 幾年的 MSN(Windows Live Messenger),從去年底就宣告要終止服務,並建議移轉至 Skype 使用,但不少人堅持用到最後一天,而這最後一天終於在 4 月 25 日來臨。然而,如果你還對 MSN 的小綠人念念不忘,並沒有移除電腦裡的 MSN 程式,現在你可以試著用 MessengerReviver 2 讓它復活了。

下載、執行、登入,MSN 復活了

有不少人在 4 月 25 日 MSN 無法登入後,透過更改相容性的方式,依然可以繼續使用,並堅持用到最後一天的一天,但這並不是全部人都適用的辦法,如果你在更改了相容性後,還是無法登入,且從 MSN 轉入 Skype 後,總是不太上手,還是想要換回 MSN,那麼不妨可以試著安裝 MessengerReviver 2,讓 MSN 可以繼續登入使用,然而,前提是電腦裡尚未移除 MSN 的主程式。此外,這個程式並不是微軟官方推出,如果十分擔心安全性等問題,就不建議安裝使用

 

▲登入 MSN 出現此畫面,不要急著按下確定,請先關閉,因為在更新版本的過程中,可是會移除 MSN 的主程式。

 

▲連上網站找到「Download Messenger Reviver 2」下載 MessengerReviver 2 。

 

▲下載後直接執行「MessengerReviver-2-1.exe」安裝程式。

 

▲靜待幾秒鐘之後會出現偵測到電腦中 MSN 的版本,於此視窗畫面,按下「Star」。

 

▲接著就可以開啟 MSN 登入,並正常進行對話。

文章標籤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就講幾點,就針對製造業外貿型小企業網絡推廣的幾個觀點,供對有興趣做網絡推廣的外貿員參考。

首先是一個概念:我們用google或者baidu或者bing搜索的結果不是隨機出現的,是別人精心安排設計推送給我們看的。

那麼為什麼別人的公司網站排第一,我們公司的網站壓根就看不到呢?下面我講講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

公司網站做好後,一般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蜘蛛都會過幾天爬到你的網站的(不過你別真的以為google和百度公司各養了一隻蜘蛛)。只要網站robots文件沒有設置錯誤,蜘蛛基本會爬完你網站所有頁面的,但是,爬完後如果搜索引擎沒有把你的網站頁面收錄到google或者百度它的索引庫服務器,你的網站依然不會出現在搜索結果裡,所以我們要最大化讓google和百度收錄我們網站頁面。一般來講,能收錄網站的70%左右頁面就可以了,小網站頁面能全收,這並不難,你可以主動提交給搜索引擎。 收錄到索引庫服務器只代表你的網站有機會出現在搜索結果裡,可能是第一頁,可能是沒有實際用處的第100頁。盡量讓公司頁面出現在首頁,就這是網站做優化推廣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

1.目前絕大多數小企業自己建的公司網站是沒有用的,因為都沒有針對搜索引擎結合自己公司產品做優化和推廣,大部分只是裝備了具有SEO模塊的網站優化。做SEO,關鍵還是在網站上線後靠你針對搜索結果的情況做進一步的調整修改而不是依靠網站模塊設定的模板應對,網站上線了才是SEO工作的真正開始,否則做出來的網站只有知道公司名或者域名的人才找的到,根本無法達到原本開發新市場新客戶的目的了,成了擺設和安慰劑。我們要達到的一個目的是客戶搜索符合你公司的產品時,在搜索頁面前幾頁結果出現自己公司網站的相關頁面。 

2.絕大多數建站網絡公司特別是3線以下城市的網絡公司是無法實施網絡推廣的,原因很多,基本三條:技術能力(你見過外貿網站使用GB2312編碼的嗎?我就見過),預算收入(典型的想要馬兒跑的快,又不肯喂草料的行為,就幾千塊的收入,網絡公司也挺委屈的),不熟悉客戶的產品情況。從著陸頁面和轉化率方面考慮最後一條又是最關鍵的,補充一點:外貿行業目標客戶使用的搜索關鍵詞有時候是我們想不到的,只能藉助GA,bing等工具分析,當然,最好你會爬牆。

3.號稱三個月能把公司網站推到搜索頁面首頁的網絡公司最好敬而遠之,確實可以達到,比如用ZP、SB大量外鏈,但是最好不要合作,原因自己想。

4.B2B第三方平台效果越來越差,相信做外貿的都有體會,原因內外都有.實際上通盤考慮還真不如使用Google PPC,但是對操作員有些技術要求,要懂些網絡知識和數據分析。當然缺點是一旦停止PPC投入,所有流量會嘎然而止,而且對公司網頁沒有任何PR幫助。另外,像alibaba,MIC等B2B平台實際上主要也是靠出售關鍵詞排名來獲利的,只不過它是一段時間內的一次性買斷,不像google是按照點擊率來收費的。這點講在阿里巴巴等B2B收費網站如果不買靠前位置的關鍵詞,自己在後台不停更換你認為能吸引流量的關鍵詞實際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印像中alibaba也曾經搞過類似PPC的點擊收費的,不過用戶不太接受這個模式。)

5.花些力氣把公司自身網站做好優化,這個有難度,特別是小企業網站,想靠長尾關鍵詞做起來難度很大,但是還是可以請有實力的技術公司做整體網站優化和外鏈推廣的,這個從性價比上來說也是最優的。

6.靠在頁面堆砌keywords的做法早已沒有用了,你甚至可以去掉頁面頭部這個meta,而不會有什麼影響。認真寫好description還有些作用,至於PR,根本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做好nofollow和noindex,301,404這些必要設置後,應該還是把精力花在產品頁面本身上,特別是產品分類頁面上,這個產品分類頁面是不一定是指2級以下頁面,一些產品類別少的公司可以把它設計展示在首頁面,這樣的首頁權重肯定會是最高的。

7.要不要在免費平台上發布產品消息?我看很多人在問,就說一下我的看法:如果你不是想做錨文本鏈接之類的目的,真的是想挖掘客戶,並且閒的蛋疼,可以試試,但是不要報太大希望。你要倒過來想一想這些免費B2B平台允許免費用戶發布大量產品信息會給這個B2B平台帶來什麼好處?結合第6點應該可以想的到的(我這話估計會招人恨)。

第7點我可以展開談一下,因為有時候我真的不忍心看到外貿新手浪費那麼多時間花在無用功上。

福步和其他論壇上經常有人貼出所謂的B2B資源網站,甚至是整理好了一大把給我們。這些網站表面看是外貿B2B網站,還不要錢就可以註冊發布產品信息。真的有用嗎?

我提供一個在線SEO工具:http://whois.chinaz.com/,這個做SEO的基本都知道。你可以把那些免費的B2B網址輸進去,點擊查詢,下面的結果你看了應該很容易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基本都是中國人建的垃圾小網站,甚至都是同一個人或者同一家網絡推廣公司建立的。這些網站的目的不是拉流量,而是要騙得發布者的公司和個人信息資料,與淘寶店的“一元錢耐克鞋”有異曲同工之效。

看到一些跟帖者還不停感謝資源發布者,我真是不忍。外貿人特別是新手要長個心眼,別被人騙,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垃圾平台上。

 

本文引用自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 外贸B2B » 小企业外贸B2B网站推广的几个看法 

 

 

 

文章標籤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回筆者提到如何分配數位廣告預算的一些眉眉角角,相信讀者們一定意猶未盡,感覺尚未搔到癢處,這回就讓我來為大家進一步說明廣告預算大餅如何切才最好。

新媒體出現,把廣告預算全砸在入口網站的時代已經過了

相信經歷過入口網站/新聞網主導時代的網路人都有類似的感慨,五年前的數位媒體策略,到了現在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當初 80% 預算下在 20% 大媒體(如入口網站/新聞網),剩下 20% 下在利基型網站(如人力網站、交友網站)的作法,在今天看來可能略嫌不足。

導致數位媒體策略改變的主因之一是新媒體出現,比如 Facebook 及 Google,這兩個新媒體的廣告策略大不同,Google 的成功在於成功攔截消費者的最後一哩(Last Mile),反之 Facebook 要做的則是創造消費者體驗及需求;但兩者相同的是,當 Google 的搜尋和 Facebook 的社群平台愈精準越符合網友需求,就愈能顯現出它與傳統媒體相比的效率。

另外,舊廣告形式(如 Banner/EDM)的效能降低,也是數位媒體策略改變的主要原因。Banner/EDM 可說是最早期的網路廣告形式,早在 Web 為主的時代,Banner/EDM 的效能就已逐年下滑,所以時常可以見到客戶發現成效不彰,要求媒體代理商或網路媒體補版位;而以曝光量 (CPM,Cost Per Million)計價的網站,最後則被客戶凹版位改用點擊(CPC,Cost Per Click)計費,早就是公開的默契。

但到了 Mobile 時代,眼球從桌上裝置(如桌機、筆電)轉移到行動裝置(手機、平板電腦),若是硬要把 Banner 放在螢幕尺寸更小的手機網頁或 App 裏,被點擊的機率可能更微乎其微,成效低落恐怕是難以避免的事。

鋪廣、做深,讓你的廣告時時出現在消費者眼前而且留下好印象

到了今時今日,究竟怎麼決定數位媒體預算才好,筆者建議不妨採「鋪廣」和「做深」兩個方向並進。

所謂「鋪廣」講求的是讓廣告隨時出現在目標群眾眼前,搜尋廣告和廣告聯播網都是廣灑媒體的好選擇,搜尋和聯播網有鎖定目標群眾的工具,可以用網友日常的搜尋習慣為依據,推敲網友習慣及喜好後,再投放適合的廣告;若沒有媒體代理商代操,也可以考慮將媒體下給聯盟行銷業者,藉由眾家網路高手的智慧幫您用上述工具推廣產品。

而「做深」則有賴廣告主更進一步的思考,將內容置入在部落客文章及網友討論串中,只要掌握住消費者討厭廣告文的心理,不過度硬塞資訊,相信在「做深」這一路可以得到小預算大成效的驚喜。

在這個網路使用人口急速上升的時代,許多商機都在網路發生,當 Google 每天使用人次高達 6 億,Facebook 號稱有 10 億以上的使用者時,時時抓緊網路脈動,與時俱進的調整媒體策略成為每個數位行銷人每天要做的重要功課。

文章標籤

尼康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